design-pattern - 状态模式

GoF定义: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。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


  • 这里把状态的变化给封装到外部的实现类去了,并不是这个上下文或者目标类内部来进行状态的切换了
  • 这个默认类图的例子过于简单,其实状态模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复杂的if嵌套问题的,把复杂的if嵌套条件放到一个个的外部状态类中去判断
  • 适用于: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,并且它的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自己的行为;一个操作中含有大量的多分支条件语句,且这些分支依赖于该对象的状态;
  • 状态模式的特点是:它将与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局部化;它使得状态转换显式化;State对象可以被共享;
  • 常见于订单系统、会员系统、OA系统中,也就是流程中会出现各种状态变化的情况,都可以使用状态模式来进行整体的设计与架构

GoF类图:

PHP:

<?php

/*
 * 一个上下文类,也可以看作是目标类,它的内部有一个状态对象。当调用Request()的时候,去调用状态类的Handle()方法。目的是当前上下文类状态的变化都由外部的这个状态类来进行操纵。
 */

class Context
{
    private $state;
    public function SetState(State $state): void
    {
        $this->state = $state;
    }
    public function Request(): void
    {
        $this->state = $this->state->Handle();
    }
}

/*
 * 抽象状态接口及两个具体实现。这两个具体实现实际上是在相互调用。实现的效果就是上下文类每调用一次Request()方法,内部的状态类就变成别一个状态。就像一个开关,在打开与关闭中来回切换一样。
 */

interface State
{
    public function Handle(): State;
}

class ConcreteStateA implements State
{
    public function Handle(): State
    {
        echo '当前是A状态', PHP_EOL;
        return new ConcreteStateB();
    }
}

class ConcreteStateB implements State
{
    public function Handle(): State
    {
        echo '当前是B状态', PHP_EOL;
        return new ConcreteStateA();
    }
}


$c = new Context();
$stateA = new ConcreteStateA();
$c->SetState($stateA);
$c->Request();
$c->Request();
$c->Request();
$c->Request();

文档信息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